10月15日,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发布了其与亚洲气候行动者(PACS)共同出品的报告《三周年回顾:中国停建境外煤电项目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回顾了最近三年,尤其是过去一年间由中国参与或支持的境外煤电项目的进展。《报告》指出在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期间,装机容量计5.6GW的项目被正式取消,至此,过去三年间共41个(总装机容量为42.8GW)煤电项目正式取消。
“按其全生命周期计算,这些项目的取消避免了45亿吨碳排放。这几乎相当于为世界减轻了美国一整年的排放量(2023年美国全年碳排放约48亿吨),”亚洲气候行动者的王晓军称。“但令人担忧的是更多自备电厂不断上马,而且还有新的煤电项目获得许可,显然违背中国的联大承诺。”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UNGA)上宣布:“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这一承诺对推动“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国家的能源转型和碳减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同亚洲气候行动者在此承诺宣布后,连续三年持续追踪所涉煤电项目的进展状态及对气候变化的现实影响。
过去一年间,完成建设并进入运行的煤电项目的总装机容量达7.9GW,其中超过三分之一位于印度尼西亚。过去三年间,进入运行状态的煤电项目的总装机容量达26.2GW。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仍有52座燃煤电厂(总装机容量达49.5GW)处于未获得许可、已获得许可或正在建设的状态中。这些项目仍然有全面停工或取消的可能。根据分析,如果这些项目被取消将可以避免每年2.03亿吨——或至2050年累计达51亿吨——的碳排放。
图1:中国参与或支持的煤电项目在2021年至2024年间的变化趋势
同时,部分新出现的煤电项目与不断扩张的自备电厂令人担忧。前者包括在吉尔吉斯斯坦、津巴布韦等国正在寻求融资及许可的项目(如Kara-Keche煤电站、Mulungwa煤电站等),以及在印度尼西亚此前尚未披露而去年获得许可的煤电项目。这些项目明确违背了停建海外煤电的承诺。后者包括在印度尼西亚等国未经宣布便直接投入建设的自备电厂(如德龙镍业二期项目),这类项目徘徊于停建海外煤电承诺的灰色地带,且逐渐成为新增海外煤电的关键部分。
《报告》发现,在停建海外煤电承诺的影响下,部分东道主国家面临的能源匮乏使其转而选择其他化石燃料,这可能减缓能源转型的进展。例如,在柬埔寨,两个装机容量为350MW机组的Botum Sakor电站项目在2021年被取消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其目前被转为800MW的燃气电站,计划将于2030年后开始运营。针对这种新动向,各融资方应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资,回应其需求。同时,中国也可以通过技术支持帮助东道主国家面对能源转型的重要瓶颈。
中国停建海外煤电的承诺有效避免了大量碳排放,然而《报告》仍显示出禁令执行的力度不足及投资方可钻的危险漏洞。根据《世界气象组织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3年全球平均近地表温度比工业化前基线高出了1.45℃(不确定范围± 0.12 °C),逐渐逼近1.5℃甚至2℃。急剧加速的气候变化不容许任何更多的碳排放。但是在减少煤电项目融资与扩张的过程中,东道国的实际能源需求也不可被忽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出海、融资与落地,帮助气候脆弱国家真正实现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