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打一场气候保卫战吧!

2024-04-01 16:42
1

今年1月23日,中国气象局公布了第五批“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名单,山西太原上榜,成为这次评选唯一入榜的省会级城市。


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的评价指标包括气候宜居禀赋、气候不利条件、气候生态环境、气候舒适性和气候景观等五大类41个指标,这41项指标只有合计优良率大于

或等于70%,且优率大于或等于50%,才符合“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的评价条件。太原市的指标中,“优”占17项,“良”占15项,综合评价指标优良率达78.0%,优率达53.1%,符合气候宜居城市评价标准。



山西遍地“清凉地”


不止太原,山西全省是有其独特的气候禀赋的。 山西位于中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全境地处中国地形第二大阶梯——黄土高原的东缘,北恒山南中条,西吕梁东太行,山峦纵横连绵;七条大河流淌其间,滋养着数千万生活在山间盆地的人们……相对封闭的地貌使山西形成了小气候区,以致山西年平均气温比周边大部分地区低3-4℃,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仅为26℃以下,平均湿度59%。可谓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宜人,四季清凉。


山西省地形图。能明显看出,山西的平原地区是被多条山脉和水系围绕起来的封闭或半封闭盆地,这是山西气候小环境形成的地理条件。Map / 中国地图出版社


但是,山西这个相对独立的小气候环境也有其弊,那就是分布于山西南北的七大盆地和各个小盆地地貌,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趋势和本省多年开采利用煤炭导致的温室气体过量排放双重作用下,山西地区内的气候变化持续加剧。数据显示,自1961年以来,山西的平均气温升温速率高达0.30℃/10年,是全国增暖趋势较为明显的区域,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地区气候变暖趋势仍将持续,高温、洪涝、季节性干旱、低温冻害、冰雹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增加[1]。除了自然灾害,因煤而起的大气污染也是山西挥之不去的痛。作为省会的太原在2015年被列入环保部发布的当年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10个城市“榜单”,而进入21世纪的十多个年头里,山西各地市在空气质量差的名单中几乎是轮流出现。


2016年12月28日,山西省太原市,运营中的太原钢铁集团,巨大的烟囱持续排放。Photo / 中国国家应急广播


可以说,气候变化尽管是全球趋势,但是山西的煤炭产业也成为刺激气候变化的直接推手,山西近年来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已借助山西的地理环境,正变本加厉的作用于山西本地人身上。


如此看来,2024年一开年,太原得到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称号着实是令人振奋的,它代表了山西已经在为改变自身形象开始行动,吹响了山西人向世人证明其转型决心的号角。这个称号不止属于太原,也代表整个山西——打响了“气候翻身仗”的第一枪。这一“枪”就是要让人们知道,山西除了煤,还有很多优秀之处。



成也地利,败也地利


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晋商使山西成为中国近代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区,但是进入现当代,山西最显著的名片无疑是丰富且优质的煤炭资源。作为煤炭大省,山西在保障全国能源供应上长期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2]。


2022年,山西华阳集团一矿井下综采工作面正在作业。Photo / 新华全媒


“践行‘国之大者’,煤炭产量在连续两年每年增产1亿多吨的基础上,再增产5743万吨,达到13.78亿吨。[3]”这一成绩被写进了山西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数字背后,是山西承担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决不让国家为煤发愁”成为山西人的承诺。 回望21世纪初,煤炭为山西带来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彼时煤炭价起,山西进入了所谓“黄金十年”,因煤暴富的一批人以其夸张的消费观,改变了国人对山西人质朴、平和的传统印象,“山西煤老板”的形象深入人心,即使到现在也没有改变。 煤炭保证了山西的发展,但是成也煤炭、败也煤炭。自2013年开始,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山西省整体经济发展动能走弱,经济增速不及全国水平。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山西省的平均GDP增速为5.8%,低于全国同期的6.2%。2022年,山西省经济总量在全国31个省份排第20位[4]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报告中呈现了中国各省人口在过去30年的增长情况,标红部分为山西省数据。Data / 国家统计局


这份GDP数据的背后原因,是山西“一煤独大”的结果。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山西成为常住人口减少的6个省份之一[5]。同时,上游的煤炭开采业,中游的动力煤、冶金煤炼制业,下游的钢铁金属化工工业,给三晋大地带来了无法修复的土地沉陷[6]、体量巨大的矿渣山[7]、被污染的地下水[8]与大气——山西的天是灰色的,山西的空气是刺鼻的,山西的古建和佛窟被蒙上了厚厚的煤灰[9]。



人说山西好“风光”


山西的自然条件之好令人惊诧,作为华夏文明最早开发的区域,这里的山与水无不沉淀着历史的厚度,那些名山中藏着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建和石窟,那些名川岸边则盛产着中国最好的景观与美酒——好山好水好风光,实非浪得虚名。


屹立969年不倒的应县木塔。山西的古建资源可谓天下一绝,中国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约有80%幸存于山西,“地上文物看山西”,这些宝贵的遗产亟待产生更大更深远的价值。Photo / 孙毅博


为了抖落掉一身煤灰,山西在最近几年,开始着力于自然风光之外的新“风光”。


“十四五”以来,山西省风能、光伏新能源的装机容量年均增速达14.98%。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底,山西风、光新能源装机容量达5093万千瓦,占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的38.18%,其中风电装机2503万千瓦,太阳能装机2590万千瓦……[10]这些数字的背后,是肉眼可见的新能源基地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在原本贫瘠的黄土塬上,在难以修复的煤炭沉陷区,在偏僻乡村的民居屋顶,我们能看到大量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电场;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的光伏电站。Photo / 新华社曹阳


在山西的各个山区的山脊上,有无数风力电机在运转。


壶关县常家池村附近山上的风力发电机。Photo / 新华社曹阳


最深刻的改变发生在对煤的态度上。


作为“北煤南运”的重要输出基地,山西一直做着“晋煤外运”的本分工作。山西原煤产量的70%在新中国成立后数十年时间里外运至各省,成为当地的动力煤、冶金煤,“点亮全国一半的灯,烧热华北一半的炕[11]”成为山西人的自豪。 进入“十四五”,山西捕捉到了其它各省对电力的旺盛需求,果断开始从“晋煤外运”向“晋电外送”转变。作为当今最高效、最经济的远距离输电方式,特高压输电工程是目前能源大省电力外送的主要技术方案。 2021年,山西省实现了首台满足投产条件的特高压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直接空冷燃煤发电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运动,山西电网从此成为华北特高压“两横三纵一环网”重要组成部分[12]。2023年7月,全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特高压工程(山西段)开工,预计2024年12月投运[13],在可再生能源并网外送上,山西走在了全国最前列。


 2023年3月16日,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特高压工程——国家电网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动态投资202亿元,起于甘肃庆阳市,途经甘陕晋冀鲁五省,落点山东泰安市,线路全长926公里,额定电压±800千伏,输送容量800万千瓦。Map/ 央视新闻联播


有数据显示,山西在“晋电外送”中正不断提升新能源电力占比。2023年,山西全年外送电量再创新高,达15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7%,其中山西新能源外送电量95.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95%。目前,山西新能源利用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这些外送电可满足5300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量,“晋电外送”省份扩至23个[14]。 山西正在用行动一点点撕掉“煤炭”的标签,并努力让更多的中国地区用上山西的电,而且是绿色的电,清洁的电。



从地利到天时,山西的机会在哪里?


如果说“晋煤外运”“晋电外送”仍旧依托于山西的地利,那么逐渐退煤,改变山西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才是本省重新回归应有历史地位的“天时”。


 2023年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闭幕。大会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达成“阿联酋共识”,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Photo/ COP 28官方网站


在去年的COP 28形成的最终协议明确建议“逐渐摆脱”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危险加热地球的化石燃料。作为人类应用数百年的古老能源,煤炭退出正式进入倒计时。在退煤形成全球共识的过程中,山西也在一直试图从“一煤独大”向“八柱擎天”转变[15],这“八柱”是什么有不同的说法,但大多可以理解为山西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变,这些转变由可再生能源、大数据、半导体、航空、交通汽车等支柱型产业来支撑。而在多个总结性新闻报道和政府文件中也能看到,山西已经意识到本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文化资源是可以提升本省形象、快速拉升GDP、扩大就业的绝佳条件——文旅产业成为山西在新时代重新出发的重要支点[16]。 在太原、大同等多个富有旅游资源的地区,街巷和市场的墙壁上也挂上了支持文旅或康养产业的标语。


 在山西大同古城内代王府景区附近的拆迁区外墙上,可见写有当地发展目标的标语。Photo/ 孙毅博


2024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创建太原钟楼步行街等4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忻州古城等15家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举办旅发大会、康养大会、文博会。加快质量强省建设,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推出79个‘山西精品’产品和服务。”


2024年3月8日发布的《2024年加快推进文旅康养集聚区、文旅康养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截图


近期,山西省出台了《2024年加快推进文旅康养集聚区、文旅康养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很明显,这是一个直接的“实施方案”,方案中对如何提升山西文旅消费吸引力给出了明确指南,如太原晋源区、忻州五台山突出文化康养、森林康养,大同浑源县突出山地康养、中医药康养,朔州右玉县突出乡村康养、运动康养,忻州忻府区、阳泉盂县突出温泉康养,长治壶关县、晋城陵川县突出山地康养,晋城泽州县突出乡村康养,运城盐湖区突出文化康养、盐浴康养……可以说,这样富有特色的差异化打造,体现了山西省以“八柱擎天”为转型目标的精细工作与十足用心。

可以说,退煤大趋势并不是山西面临的困难,而是山西重新出发的契机。太原重新成为气候宜居城市,更像是一个山西向世人证明自己转型决心的信号——山西人不光要转型,还要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好气候,好天时,让更多的人改变对山西的印象,让更多的人才和游客留在山西。



人和——一场气候保卫战正在打响


我们要看到,山西的改变并不只是政府单方面的引导和企业的独自响应,更是全体山西人希冀改变自己家乡经济与人文面貌的集体努力的结果。煤炭是上帝给山西人的“礼物”,这个地下资源已然成为山西人肩头沉重的外衣。而前文所述的“天时”也公平地降临到每个山西人身上,如何对待“气候禀赋”这口老天爷赏的饭,如何把握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机遇,就看山西人自己的智慧和决心。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山西人不光可以摆脱“煤老板”“小煤球”的国人印象,还可以自豪地向世人展示自己厚重的历史、多元的文化、美丽的山川和宜商的环境,更可以向世界展示一个更具现代气质的形象——我们是气候友好型地区,这里是中国最宜居的地方,我们是山西人,我们在这里等你。




参考文献

[1] 《山西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23-2035年)》,山西省人民政府,2024-01-16

[2] 《“煤海”山西:新中国能源安全压舱石|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全国能源信息平台,2021-06-20

[3] 《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23日在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山西日报,2024-01-29

[4] 《31省份2022年GDP出炉:16地跑赢全国,福建江西增速最快》,环球网,2023-01-21

[5] 《山西七普公报:太原晋中常住人口占比上升,其余9市下降》,澎湃新闻,2021-05-27

[6] 《山西因采煤造成大面积沉陷区 地缝能掉进骡子》,中国新闻网,2015-11-06

[7] 《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山西省反馈督察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1-07-20

[8] 《山西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01-28

[9] 《山西云冈石窟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之路》,光明日报,2020-05-14

[10] 《山西风光新能源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光明网,20240229

[11] 《山西省能源转型正当时》,中国能源报,2020-01-13

[12] 《一季度山西电力发展势头良好》,新华网,2023-04-11

[13] 《全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特高压工程(山西段)开工》,山西经济日报,2023-07-31

[14] 《照亮23省市区,35%发电外送,没那么简单》,人民日报,2024-03-12

[15] 《从“一煤独大”到“八柱擎天” 煤炭大省转型探路新动能》,央广网,2022-04-13

[16]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山西省人民政府,202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