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海口)
在“2024可再生能源南南合作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上,来自国内外民间机构、智库和行业的代表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为其下一步的持续深入提出建议:周期短、投入低、更灵活也更亲民惠民的“小而美”项目将成为高质量绿色低碳能源合作的核心。
本次论坛由绿动星球(北京)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山西派可思绿色文化中心和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发布了《绿能出海记2024:向绿共赢,由小及美》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通过梳理多方数据,对中国在2021年9月于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上做出的“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承诺之后的进展进行了回顾。
报告主笔绿动星球创始人郝江北认为:“最近的两三年里,中国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相关政策文件,展示出了中国在该领域强烈的国际合作意愿,以及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
报告指出:中国在2021年之后明显加大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清洁能源,尤其是以风、光、水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合作,并通过推动投融资绿色化、技术和知识分享、促进产业对话、建立绿色合作平台、聚焦民生需求等多重措施,发挥中国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能源转型的独特优势。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进程的加速,绿色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各国能源发展的共识,也成为中国电力工程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主攻方向,并且成为“后疫情”时代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支柱。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签约额达到了38亿美元,超过了过去两年的总和。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设备的贸易取得了显著增长。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整理发现,2021年以来,中国出口的绿色电力装备数量大幅增长,其中光伏、锂 电池和纯电动车成为了外贸出口的“新三样”。
“对于当下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合作,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卫权指出:“除了多国对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进口关税政策的调整、以及美欧等国对于光伏组件双反政策的反复,新能源领域也正面临贸易壁垒的挑战。同时,很多国家都将本地化率作为项目开发的条件或者激励措施,因此,既提升本地化率,满足所在国产业发展需求,又要提升管理能力和属地化能力是中国企业突破高端市场必须克服的一道壁垒。”
王卫权认为,与新能源领域的国际资本和产业投资商相比,中国企业在海外新能源投资领域普遍还处于起步阶段,实力相对较弱,能力不足。以往单纯的承包商角色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海外新能源市场发展需求,承包商要努力实现由工程承包商向投资建造商的转变,并具备投融资、工程承包、管理运营全产业链一体化集成服务能力。
报告指出:“小而美”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模式是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发展与减排两难,自下而上、独立自主地推进能源系统建设,进而推动其总体发展范式的全新发展理念。在电网发展不足的背景下,为解决普遍的能源贫困问题,发展中国家正在迅速推进屋顶光伏等小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这也明显拉动了2020年以来中国绿色电力装备的出口增长,以及中国相关政策的调整。中国自2021年以来就提出“一带一路”的“小而美”发展新模式,更在2023年的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宣布将“统筹推动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郝江北说:“从发电项目来看,装机容量更小的项目在占地面积、施工周期、前期成本投入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因此也更贴近远离电网或电力市场尚不够健全的地区的实际需求。从产业链布局方面,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合作建厂也将带来更多就业机会,鼓励电力市场的成长,带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另外,各国为应对加速恶化的气候变化,不断提高的可再生能源目标也给绿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山西派可思绿色文化中心正在和中国的高校展开合作,从气候脆弱国家选送遭受气候灾害影响的学生,将其培养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优秀从业人员,为自己的国家加速能源转型步伐,也为未来一代打造更加安全的气候作出贡献。
来自菲律宾的李和娜(Princess Agnila)目前正在甘肃省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她说:“我在10年前亲历了台风海燕对家乡和亲人的无情冲击,这让我越发坚定在中国学习可再生能源的信念。我希望贡献自己的所学所能,让未来的孩子免遭我所经历的噩梦。”
山西派可思绿色文化中心的王晓军介绍说,共建绿色“一带一路”需要更加坚实的沟通桥梁来促进中国与共建国家之间在政府部门、能源行业、民间社会等多层次跨部门的对话交流。作为山西派可思绿色文化中心的“带路绿桥(BRIDGE)”项目的组成部分,本次论坛也邀请到来自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多家智库、民间机构及高校学生代表,对于中国可再生能源在自己国家的进一步拓展做出期许。
康锐能(Renato Redentor Constantino)是“气候脆弱国家论坛(CVF)及V20财长论坛”秘书长办公室的特使,他说:“为了在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繁荣的目标,气候脆弱国家不仅需要利用自身已经具备的风力和阳光等充裕的自然清洁能源,也需要依托与中国——在风光能源利用领域最成功的国家——的紧密合作。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能源独立和经济自主的双赢。”
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气候变化项目主任乔峰指出,海南地处热带,岛屿型的自然禀赋与东南亚国家十分相似。海南正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清洁能源岛”建设,相似的发展目标,地理位置的相近,以及历史上“下南洋”的人文纽带,让海南与东南亚各国在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上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推动“以人为本的气候解决方案”是山西派可思绿色文化中心的使命。“能源转型的终极目标远远超过能源领域,而是人类福祉。”王晓军说:“对于众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快速、广泛、公平、公正的能源转型更意味着经济的独立发展和民生的大幅改善。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深切理解能源对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也必将在这一领域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展开更加高质量的合作。”